炮楼作为敌方核心防御建筑,具有较高的耐久度和火力压制能力,因此选择合适的攻击器械至关重要。优先考虑远程火力压制单位,如火箭炮、自行火炮或轰炸机,这些单位能在安全距离内对炮楼造成有效伤害。侦察单位如侦察机或雷达需提前部署以锁定炮楼位置,避免盲目进攻导致部队损失。炮楼通常配备机枪和反坦克武器,因此正面强攻效率较低,需依赖战术配合与器械组合。

火箭炮是攻击炮楼的高效选择,尤其是喀秋莎或龙卷风这类远程范围伤害单位。火箭炮对建筑和装甲目标具有额外伤害加成,且射程优势可避免进入炮楼火力覆盖范围。但需注意保护火箭炮单位,因其防御较低,易被敌方快速部队或空军针对。自行火炮作为替代方案,虽单次伤害略低,但稳定性较高,适合持续火力输出。若条件允许,可搭配轰炸机进行空中打击,进一步削弱炮楼防御。

步兵和轻型装甲单位不适合直接攻击炮楼,但可作为辅助力量。步兵能清理炮楼周围的敌方步兵单位,而轻型坦克或摩托化部队可吸引炮楼火力,为远程单位创造输出空间。攻城车虽专精建筑破坏,但需在坦克掩护下推进,否则极易被炮楼优先锁定并摧毁。战术上可采用多方向佯攻,迫使炮楼分散火力,再集中远程单位逐个击破。

科技研发和道具辅助能显著提升攻击效率。优先升级炮兵射程、火箭炮伤害等军事科技,确保火力覆盖范围与杀伤力。道具方面,干扰射击可降低炮楼攻击力,攻城武器能加速建筑破坏,而侦察卫星则提供视野优势。若炮楼处于复杂地形,如森林或高地,需调整部队站位以规避敌方增援或埋伏。
攻击炮楼需结合侦察、远程火力、战术协同与科技加成,避免单一兵种强攻。合理调配资源,逐步削弱炮楼防御,最终通过持续压制或精准爆破达成摧毁目标。

